吸取韓國沉船事故的教訓,堵塞漏洞
? 職業安全與健康、環境管理網站2014年4月23日報道,韓國“歲月”號沉船搜索22日進入第七天。據韓國媒體最新報道,遇難人數已增至121人,仍有近二百人下落不明。韓國媒體和專家認為,此次重大事故值得認真反思,存在六個方面的管理漏洞。一是缺乏對船員的培訓;二是對載貨載客監管不到位;三是航海師資格存爭議;四是缺少船舶改裝的規定;五是乘客安全教育缺失;六是救援機制不完善。
凡此種種,韓國媒體和專家羅列了六個方面的漏洞,既有直接的原因分析,又有間接原因的分析,既有培訓教育方面的分析,又有監督管理缺失原因的分析。
通過仔細閱讀該文章,筆者看到了一個震驚世界的韓國“歲月”號沉沒慘劇發生的全部過程,它是由一個又一個安全生產管理方面的漏洞催生了災難性事故的發生。讓人為“歲月”號遇難者和失蹤者感到惋惜和傷痛,同時又為韓國政府在海運方面缺乏監管、培訓和有效的救援機制感到氣憤!
這雖然是韓國的沉船事故,但是對我們國家、政府安監部門、企業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者的確是一個很好的典型反面教材。我們應該很好的吸取該起沉船事故的教訓,把堵塞漏洞,嚴格管理,加強培訓作為我們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實現安全生產的有效措施,抓緊抓好。
所謂漏洞則是我們在安全生產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和被疏忽的方面,也可以稱之為管理“死角”,它是催生事故的源頭,是安全大堤的“蟻穴”。
作為政府、政府監管部門、企業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者在安全生產管理方面,既要有扎實細致嚴謹的工作作風,同時還要依靠職工,依靠群眾監督揭露安全隱患,形成一個黨政同責,齊抓共管的監管機制,使漏洞充分曝光,使問題被充分揭露,盡最大可能堵塞漏洞,扎實基礎,把安全生產基礎打牢。
嚴格管理。對安全生產管理而言,就是做到狠反“三違”和“四不放過”的事故處理原則。為了有效的防止重特大事故的發生,筆者認為我們必須堅持防微杜漸的原則,從領導、管理層做起,把安全生產計劃置于生產經營決策之前,對每一個與生產有關的決策事項都要進行事故風險分析、評估,制訂相應的防范措施和救援機制,促使政府、監管部門和企業自上而下形成狠抓安全的積極性。建立生產安全事故、安全隱患和狠反“三違”長效機制,鼓勵社會上的熱心人監督舉報企業存在的安全隱患和事故信息,加大監管和管理力度,及時糾正和消除企業存在的不安全行為和安全隱患。對已發生的事故,無論大小,尤其是未遂事故、輕微事故、僥幸事故,都要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處理,做到事故原因查不清不放過,事故防范措施未落實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未處理不放過,職工群眾未受到教育不放過,從嚴從細管理,既堵塞管理漏洞,又強化職工的安全意識。
強化安全培訓和建立生產安全事故長效救援機制。當前安全管理培訓的主要問題是重理論學習,輕具體考核,生產單位缺乏師傅帶徒弟制度,往往是特種作業人員缺乏實際操作技能和事故處置經驗。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缺乏必要的演練,缺乏事故救援研判等技術。這些既是韓國安全培訓和海上救援機制存在的缺陷,更是我們存在的弱點。我們一定要正視存在的問題,強化我們日常工作的弱項,加強培訓學習和實際操作演練,提升我們自身的管理能力。
“漏洞”如蟻穴,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應是我們在安全生產管理方面時刻牢記的教訓。我們要時刻警醒,時刻關注,通過強化管理,細化管理,堵塞漏洞,把安全生產基礎打牢,使安全管理“漏洞”無處藏身,實現長久安全,本質安全,持續安全。